结束了双流工厂的参观,我们随两位先生来到了位于成都二环路西二段的西部蜀锦工场。接待我们的施喻也是一位老蜀锦人,与胡先生和刘先生是多年的同事。不同的是,旧的蜀锦厂解散之后,施先生整合了各方资源,以一个集工艺表演和产品展示、销售为一身的平台,将自己在蜀锦上的学识和经验运用得风生水起。
这里可以说是集中国丝制品的大成,从蚕茧开始,蜀锦、蜀绣、丝织毯、丝棉被的重要生产工序以表演的形式在这里展示出来:实用的、装饰的、收藏的;价格从十几元到上万元;从南到北、各种门派的丝绣品;从现场手工织毯、蜀锦、蜀绣、丝棉被的制作,到各种有着栩栩如生画面的数码锦,包罗了中国丝织业的各种产品类型,将中国丝织物的博大和神秘展露无遗。
其中有趣味的当属那台依照古代织机复原的木制花楼机,让人惊叹于2000年前古人的智慧。机器全部由木质、竹片、麻绳构成,需要两位工人高度默契地配合来完成操作。生产效率极低,8小时也就能纺10多厘米,这也是锦缎"寸锦寸金"的缘由之一。随着2位工人的操作,这台巨大古老的机器开始舞动起来,丝如红霞,幻化出倒流的时光。
来这里参观、购物的大多是来自国外和港澳台的团队游客。由于对工艺和生产流程的体验,让他们对丝织品的价值有了认同,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购买兴趣。在四川地震和经济危机之前,这里的生意非常好,遭遇了双重打击后,没有了游客,为了维持开支,工场也只有不断裁员。诺大的展示厅门可罗雀,五花八门的丝织品们在静静等待。但施先生有种胸有成竹的淡定,相信一切都只是暂时的,他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很有信心。